蓝绍敏出生于1964年1月,籍贯广东大埔,大学就读于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一直在江苏工作。
1999年后,蓝绍敏历任如皋市市长、市委书记,南通市委常委、副市长,宿迁市市长、市委书记,泰州市委书记、江苏省副省长、南京市市长等职。
2019年9月6日,经中共中央批准,蓝绍敏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9月11日,任苏州市委书记。2020年9月,跨省履任贵州省委常委、副书记,直至此次调整。
在此之前,蓝绍敏既是社会公众熟知的“网红官员”,亦是体制内公认的“能员”和“大笔杆子”,他的多篇公开讲话、文章曾在网上刷屏,引发热烈反响。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为什么会选择陀螺仪表与惯性导航这样一个很窄的专业,其实我当时的梦想是做一名航空工程师,为祖国的航空尖端科技作出一点贡献。”蓝绍敏谈到当初的专业选择时,如是说。
有着明确的工科学习志向,怀揣着做一名航空工程师的光荣梦想,蓝绍敏对于专业学习是认真而努力的。
据蓝绍敏当年的同学回忆说,蓝绍敏在学习上有着极好的悟性和灵气,学习对他从来都不是件困难的事情。蓝绍敏也曾在学校获得过一等奖学金,大四时也因优异的学习成绩而获得保送研究生的资格。应该说当航空工程师的道路也并非行不通,但蓝绍敏对大学里更多精彩的记忆还是在学生干部工作的舞台上。
1982年校报上 有一篇针对大学生“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这一不良现象的评论文章,这篇文章出自当时还只是一个大一班长的蓝绍敏。 这一年他与年级4个班班长一起联手策划了这样一项德育活动,后在校报上发表文章,从这开始更多的老师和同学注意到了这位颇具领袖气质的学生。
蓝绍敏 在大学里任职学生会主席、江苏省学联副主席、兼职辅导员和大学生科协主席。他是当年校园里的风云人物。
“其实我是个内向的人,不爱讲话,我以前经常在公开场合都觉得无话可说。然而从最初的不会讲话,不会作报告,到作为学生会副主席代表学校去兄弟学校交流,到主持各类大小活动、发表演讲,我在这样的工作中得到很多锻炼与提高。”
现在的蓝绍敏也常建议在校学生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参与一些社会工作和社团活动。
1985年,南京航空学院大四毕业生蓝绍敏面前摆着三条令人羡慕的路:留校、保研、选调生。校学生会主席和省学联副主席的学生工作经历让他的留校路顺理成章;获得过一等奖学金的不错学业成绩也让他获得了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资格;而当年南航仅有的2个江苏省选调生名额也垂青于品学兼优的他。
组织上征求意见,领导谈话,似乎没有经过太艰难的抉择,蓝绍敏成为了一名江苏省选调生。他只知道这是组织上的器重和培养,但并不知道以后的路会走向何方,他更没有想到的是,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一名省部级干部。
“人生理想谈起来像师长,管理技术谈起来像行家,兴趣爱好谈起来像前辈,投资理财谈起来像专业。”
1985年7月,曾经校园里的学生会主席成为了启东团县委副书记,作为一个刚刚走出校园、连市乡县的组织框架都还搞不太清楚的大学生,团县委副书记的工作给了蓝绍敏很多历练。
蓝绍敏常说的话是 “做学问要钻得深一点,做事业要拓得宽一点。” 翻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读者》文摘,常能看到有蓝绍敏摘抄的署名文章。
“当时看一本书,觉得好看的章节就摘抄下来投稿,寄给杂志,文章一旦被选用,对自己是个很大的激励,于是就喜欢买更多的书,看更多的书,看过再投稿,渐渐地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宽。”蓝绍敏笑谈,当年这个摘抄习惯也让他自己赚取了不少稿费。
1990年到1996年,蓝绍敏先后在两家大型国有企业任党委书记,20多岁的党委书记,领导的都是比他资历老、年纪长的部下,工作如何开展,又如何在技术人员和青年工人中立足? 蓝绍敏认为,要做到“人生理想谈起来像市长,管理技术谈起来像行家,兴趣爱好谈起来像前辈,投资理财谈起来像专业”。
于是,他和厂里的青工谈古玩收购时头头是道,还帮工厂里的同事参谋股票,让其多年后受益颇丰,同事对他也是钦佩之极。蓝绍敏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逐渐赢得大家的尊重。
1998年,蓝绍敏出任如皋市委副书记, 那一年他也只有35岁。如此年轻就任市委要职,一时间地方上流传许多猜测:有人说他是省领导家的女婿,还有人说他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
工资关系转到如皋后, 蓝绍敏竟然三个月都没有领到工资。这时他才了解到当地公务员工资是 “捐一个月,缓一个月,停一个月”。
从早8点到晚5点一直被上访群众围得水泄不通的市政府里,领导班子的办公室抽屉都存放着两样东西:扑克牌和方便面。
那时蓝绍敏的口袋里也常揣着两样东西:洋参含片和牛肉干。“因为要连续接待群众,不停地讲话,含片要常备;也不能保证吃饭时间是否能吃得上饭,所以牛肉干也常备。”
困境中的如皋如何理清思路实现腾飞?蓝绍敏通过调研发现,如皋在工业经济的发展、项目投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上都存在问题与差距。
于是蓝绍敏 在任期间,如皋确定了沿江开发战略,港城联动的哑铃式发展战略,加大了投入,跨越发展初见成效。
2002年,如皋举行首届中国长寿文化节,一百位百岁老人举行“万岁宴”的盛况引来中外媒体报道。警察在现场阻挡着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提着产品、揣着钱想涌进现场拍张照片的企业家们。 困境中的如皋打出了“长寿之乡”的品牌。
今天的如皋发展目标已经是“要做苏北地区发展的渡江突击队,争当全省的前8强”。 蓝绍敏每谈到这些都感到很欣慰。
谈起南通,他总有说不完的线届省运会,蓝绍敏组织市场运作,使场馆建设中土地增值11亿,市场化来11亿,这“2个11亿”的故事成为佳线南通科技”作为南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濒临倒闭,然而政府顶住破产压力,通过政策的扶植,实现了企业重组。
“南通不仅是北上海,还要成为上海北,”蓝绍敏如是说,“南通是上海的后花园,依托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独特区域优势,已成为上海的‘前客厅’,南通已经进入沿海开发的‘桥港时代’,在2009-2012年期间,重点实现大港口、大产业、大园区、大城市和大通道等‘五大突破’,将南通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经济实力较强的特大城市;国家沿海主要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5月6日,经宿迁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蓝绍敏任宿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市长,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蓝绍敏动情地说,宿迁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革命老区,也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兴城市。能和一大批具有开拓精神和务实作风的同志们合作共事,能与546万勤劳质朴的老区人民一起学习生活,将是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一段难忘经历。
主政宿迁时, 蓝绍敏曾多次深入基层走访,并写下多篇口语化的《民情日记》,发表在当地党报头版。
2014年7月,蓝绍敏南下主政泰州,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四个名城”的发展蓝图,即建设中国医药名城、长江经济带港口名城、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长三角地区生态名城。其中,中国(泰州)医药城瞄准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成为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和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成为泰州的一张新“名片”。
2016年,时任泰州市委书记的蓝绍敏首倡设立“蜗牛奖”,颁给那些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以此作为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解决“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的重要举措。
蓝绍敏曾这样解释: “蜗牛奖”的设立,针对的就是做不到“马上就办”的现象;“蜗牛奖”的认定,说到底就是一次问责,就是一次批评,就是一次曝光;在作风建设上,教育千次,要求千次,不如问责一次。因此,这是加强作风建设、提高绩效管理的一个好的手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此后2年里,泰州市先后向57个单位或个人颁发“蜗牛奖”,整改不力的“蜗牛”不仅“丢面子”,更有可能“丢位子”。
2015年9月14日,蓝绍敏带队赴台招商,16日凌晨3点40分台北突发5.7级地震,他感觉床晃动不停,“本想下楼避一避”,但一想到“招商大业尚未完成”,次日还要保持旺盛的精力,于是又和衣续睡。
2017年3月31日,泰州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江苏省委关于泰州市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曲福田任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不再担任。此前一天,蓝绍敏已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2018年1月,蓝绍敏转任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
在担任南京市长期间,他与搭档、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一起为提升南京作为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等战略的落实着墨颇多,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
2020年6月8日,在苏州市委党校青干班开班式上,他这样勉励参训的年轻干部,“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要提振敢闯敢冲的“精气神”,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气、“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志气、“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气!多接一接“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年轻干部才能练出“大心脏”“宽肩膀”。多做些雪中送炭的实事,少做些花上垒花的虚功!”
2020年9月18日, 中央批准蓝绍敏任贵州省委常委、副书记。在即将离开工作一年的苏州之际,蓝绍敏发表离任感言《天堂苏州,难说再见》,一时引发“苏州纸贵”,“圈粉”无数!
当时,各界对蓝绍敏的“赴贵之行”解读颇多,一年半后的今天,58岁的他在换届中转任人大,实属出乎很多人意料。
蓝绍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躺下来有多长,竖起来有多高。”他将 “对事业的激情和对自我的淡定”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蓝绍敏曾经做了十几年的科级干部,这期间他的同学都已经是正处了,然而他从来没有关心过什么时候升迁,他有着平和的心态。 “今天的努力是会成功,但不要想得过远,这辈子我就没有想过能当市长。”
他2011年所写的怀念父亲的文章在苏州的朋友圈中被广泛转发,这篇文章也间接透露了他早年进步缓慢的原因。
在文中,他写道: 晚年的父亲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和我在一起。所以我婚后就一直和父母同住,也因父亲年老体弱的缘故,我放弃了很多赴南(京)北京的机会。1998年组织上决定我赴如担当重任,此次面对父亲的期待和事业的需要,面对忠孝难以两全,我作出了艰难的决定。父亲虽不舍却支持, 他的目光中是期待。
作为一名选调生,蓝绍敏应该有很多到省城、京城工作的机会,但一 个“孝”字,让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
直到1998年组织上决定让其赴如皋担任市委副书记,他才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作出了艰难的选择,自此步入仕途的快车道。
对事业充满激情,对各种诱惑不动心。这是一个自我的鞭策和警示,更是个人的追求与修炼。对于一名官员来说, 不动心面对一切,更是一种境界。